facebook twitter plurk English 中文 sitemap
最新消息  
影片 導演 關鍵字
訂閱電子報  取消電子報

 

カウンター   

 

 

韓國女性影展

 

HOME > 最新消息 > 2014女性影展

  1. 2015第六屆 讓我們用影像改變世界 紀錄片培訓營
  2. 2015學會訊息
  3. 2015 情/慾•流動 專題影展
  4. 2014學會訊息

回列表
2014女性影展
2014-11-03
【講座紀錄】《52個星期二》映後座談

 

IMG_4873  

場 次│《52個星期二》

時 間│2014年10月26日〈日〉18:00

主持人│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影展總監 羅珮嘉

與談人│節目單元「多元(不)成家」客座顧問 鄧芝珊

文字/許家銘 攝影/陳靜璇

 

羅:《52個星期二》收錄在「多元(不)成家」這個單元,其實是因應現在台灣社會的走向,不管是同志議題還是多元成家法案。而今年我們特別邀請鄧芝珊教授擔任客座選片人,一起選片、策劃「多元(不)成家」這個單元。

鄧:謝謝女性影展邀請我,我認為「多元(不)成家」這個單元具有多元的突破性,同時香港也很關心多元成家的法案能不能通過。當初我和女影總監一起選片時,我們第一個想法就是能夠挑出最具代表性、最不一樣的片子,最後我們選出《52個星期二》作為本次的閉幕片。這是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,它是紀錄片同時也是劇情片,它不只談媽媽變成爸爸、朋友間的關係、信任與背叛,整部片最有趣的點是,在每個星期二進行拍攝,以斷斷續續的方式,讓演員完整進入角色。

羅:「多元(不)成家」這個單元,總共討論了半年,《52個星期二》是我們最理想的一部。女性影展對多元成家這個議題是很支持的,而這部片完全破壞家的結構、崩壞家的想像,不只談跨性媽媽,更談家庭面貌的改變,所以我們將這部片當作閉幕片。而今年女性影展最大的特色,劇情片最多的一次,同時也是紀錄片最多的一年,許多片將劇情片的架構建立在紀錄片上,但卻又屬於劇情片的範疇。導演在每個星期二拍攝,完整記錄整個變性的過程。片中的媽媽是真實的變性,所以戲中因為賀爾蒙焦躁、憤怒都是真實的反應,我認為劇情片以紀錄片的架構拍攝是很難的事情。

IMG_4863  

問題一:每一週的轉場以新聞片段方式呈現的意義為何?
鄧:一年的時間會有很多事情發生,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,從母親的變性到母女之間的關係,都帶有一種緊張感。這些新聞畫面,大多以戰爭或是帶有衝突感的畫面,藉由這些影像帶出兩人的對立。

問題二:媽媽和女兒之間是不是真的家人?
鄧:她們不是真的家人,但是片中的媽媽有親自參與故事創作,同時她也是這部片的顧問。《52個星期二》有趣的點是將重心放在女兒的視角,看家人性別建構的過程。在華人家庭的教養方式,我們很難將未成年當作成人看待,因為教養的距離和程度很難拿捏。以台灣的法規體制來看,女兒的行為已經超過偏差,但事實上這年輕人摸索成長的經驗和過程。對我們來說,女兒拍的實驗片就是兒童色情影片,但是它卻代表的對自己身體的探索,包括同儕間的關係、建立家的感覺。

羅:我很喜歡這部片雙敘事主軸並行,母親的變性、女兒的摸索與迷惘,都是值得探討和玩味的部分。

鄧:做母親的也會困惑,也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,每個人都在學習和探索,其實這個女兒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,因為她母親毫無保留的秀出她最脆弱的一面。女兒的爸爸曾經和她說:「妳可以選擇愛她或是不愛她,妳每天都能重新做決定。

IMG_4874  

問題三:女兒有種操控一切的感覺,我有點無法理解她的行為。
鄧:片中的女兒有雙美麗的笑眼,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妳不會將她當作小孩看待,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把她們當孩子,但有時候她們也是成人,有成人的思想,但是在華人家庭中,很難做到這一層。如果妳讓女兒把影片留下來,代表你非常相信她,當她是成人,讓她自己做決定。我覺得舅舅和女兒之間的關係也很有趣。

羅:每個人都在這部片中探索,很難有一致性的結論,因為大家的看法都很不同。尊重差異是《52個星期二》最重要的核心,彼此角色間的拉扯和多元家庭。所以沒有標準答案也沒關係。